【编者按】2014年中国共产党银河yh0076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新经验。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推出“献礼党代会·发展成就篇”系列报道,旨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营造氛围,齐心协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围绕应用特色学科建设任务,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力度,大力培养优长特色学科,扎实推进平台机制建设,倾心塑造厚生领军人才,精心培育优秀科研团队,努力提高科研服务水平,不断创新科研管理方式,积极拓展内外联系,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全校教职工多出成果,提升科研协同创新能力、联合攻坚能力,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获得长足发展。
凝练特色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学校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同时,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规范学科管理,制定了《银河yh0076“双一流”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办法》《银河yh0076应用特色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出了“专业建设支持学科建设,学科与专业协同发展”的基本理念。
2016年3月,学校3个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顺利通过验收,其中,财政学验收结论为“优秀”,会计学验收结论为“良好”,计算机应用技术验收结论为“合格”。2018年10月,学校工商管理、应用经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成功入选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排名前列。2019年底到2020年初,先后遴选了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学科为应用特色培育学科。
四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以伍中信教授、刘寒波教授、樊晓平教授、刘建民教授分别领衔的“产权会计”“空间财政”“财经大数据”“财税政策评估”四个学科团队,在全国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突破层次 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科研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加大科研激励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科研成果数稳步递增,科研参与人数、各类课题申报数、科研到账经费、项目立项、成果获奖、学术论著等诸多方面,在数量、质量及层次上都有新的突破与提高,科研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高层次科研成果逐年增长。课题立项方面,省部级项目总体平稳;国家级项目数等标志性成果数量增长较快,2017年以前每年1-2项,2018年、2019年增加到每年6项,2020年增加到9项(不含教育部项目)。刘长庚教授主持的《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及新时期的对策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伍中信教授申报的《扶贫模式的财务运作创新研究》与刘建民教授申报的《减税降费背景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获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6年来,学校共计承担400余项课题;获批国家级项目26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含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项目4项,包括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62项,省自科基金项目30项;省社科联项目43项;省教科院项目41项;省教育厅重点和青年项目75项;一般项目100项。截至2020年,学校教师人均科研到账经费突破4万元。
6年来,学校教职工总计发表论文千余篇,在CSSCI、CSCD、SCI、EI、ISTP等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数量增多,占论文总数的25%,论文档次明显上升;出版学术著作64部;获得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70项;主持或编订多项“大数据”国家标准。
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2016年获湖南省第十二届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2018年获第二届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优秀成果奖1项,2019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4项(包含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2020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2项(包含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建强平台 团队合力愈发强劲
学校积极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汇聚全校科研资源,积极组织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厅级研究基地。至2020年,学校省级科研平台达11个(含财经大数据资产开发与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湖南省财政经济与区域发展”获批为省级高校重点社科研究基地、“财经大数据智能化”获批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引进了湖南经济地理研究所学科团队和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经济地理》。2020年,学校作为发起单位加入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融入岳麓区大科城共建计划。
拓宽视野 学术交流日益频繁
学校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包括鼓励二级学院承办大型的全省、全国及国际性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境内外的学术会议、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专题性学术会议等,并新增正德讲堂、海外名师讲坛等学术交流平台,以营造学术氛围,开阔科研视野,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6年来,学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来校开展学术讲座200多场次,承办全国(省)性学术会议数十场次。同时,通过海外名师平台、召开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境学术交流等方式,学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明显增多。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多位老师赴日本、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进行境外学术交流。2019年我校成功申报了“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应用能力培训项目,公派“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的12名骨干教师组团赴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应用能力培训。
强化服务 成果转化提质提档
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融合,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以服务政府决策、服务行业企业、服务人才培养等为目标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应用性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不少优秀成果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立服务地方财税政策的特色智库。2018年1月,由我校牵头,联合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国税局、湖南省地税局、湖南省审计厅、财政部驻湖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员办事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等组建成立湖南省财税发展研究中心特色智库,支持围绕我省财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服务党和政府财税决策。
6年来,学校不少优秀成果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多项社科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干部肯定性批示,一批研究成果被省级有银河yh0076职能部门采纳,为解决我省财政、经济等领域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智力支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与华为、阿里云、中国电子标准研究院等权威机构一起制定国家大数据相银河yh0076标准,作为工作组中湖南省唯一高校,我校被授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全权成员单位”“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由我校主持完成的《湖南省水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成果被省财政厅、水利厅采纳,成果主要内容转化为《湖南省水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办法(试行)》,成为我省水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政策文件;我校主要参与完成的《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修订稿)》于2016年12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湖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研究基地撰写的《互联网+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得到时任省长杜家毫、时任副省长蔡振红的肯定性批示。2017年湖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研究基地《突破瓶颈 促进油茶产业振兴发展——对我省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得到时任省长许达哲肯定性批示 ;2018年胡小梅博士团队课题成果《湖南省宏观税负调查研究》分别获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以及湖南省财政厅相银河yh0076领导肯定性批示。经济地理研究所的资政报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执行情况评估》被省委省政府采纳。
站在时代的新起点,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将围绕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这个目标,主动适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凝聚发展新动力,推出创新举措,以实施高水平的学科打造工程,高级别的项目提升工程,高层次的团队建设工程,高质量的成果培育工程,开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