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院(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术交流 >> 正文
经济地理学院举办暑期课程名家讲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02 发布者:尹勇 彭于景 摄影人:尹勇 浏览次数:

(本网讯)6月22至25日,经济地理学院举办2024年暑期课程名家讲学活动,邀请全国政协常委樊杰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张学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周国华教授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黄昌春教授讲授《经济地理前沿专题》课程。活动分别由经济地理学院院长彭文斌、副院长苏昌贵主持,经济地理学院200余名师生代表积极参与。

活动现场

22日,樊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创新和路径选择”专题讲座。他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命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响应时代现实战略需求进行理论重构和理论创新。随后,樊杰结合扶贫攻坚、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实践案例,深入阐述了空间发展均衡理论、流空间经济网络节点源汇空间组织理论以及创新链-产业链空间收敛理论等,并通过理论推演和精准的数据分析,让在场师生们对经济地理学科前沿和区域重大战略实践应用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活动现场

23日,张学良从“长三角一体化”出发,牢牢把控银河yh0076键词“高质量发展”,从不同维度和视角讲述了长三角的发展,阐述了长三角发展的现状成效和核心问题,点明了长三角的发展战略定位是“一极三区一高地”,表明了经济地理学科社会应用实践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

24日,周国华围绕“经济地理学热点与前沿”展开论述,介绍了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个维度,并据此解释了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体系,描绘了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阐述了经济地理多维度框架的改进和城乡融合发展概念的提出。据此说明经济地理学科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创新体系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活动现场

25日,黄昌春围绕“湖泊生态遥感监测”这一主题进行讲解,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湖泊生态存在系统不稳定以及水环境不稳定等问题,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无法全范围覆盖、消耗人力物力资源大和数据精度易受影响等缺点,因此将遥感技术应用到湖泊生态监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黄昌春教授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遥感技术以及它们在湖泊环境监测如何运行、运行主要依靠机制以及重要性,并列举了其研究团队的相银河yh0076成果,提出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应该从体系化、数据革命和始终以生态环境为发展根本三个方面进行。

苏昌贵表示,各位老师课程内容丰富深刻,讲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有助于师生准确把握经济地理学术前沿,清晰洞察实践现状与最新发展方向,激发他们对经济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对师生研究视野拓宽、前沿选题研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