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四云,男,汉族,江西九江人,中共党员,博士,银河yh0076经济地理学院讲师。2012-2016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4-2016年辅修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理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2016-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级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参与区域发展规划与决策咨询、地理国情与资源环境项目20项,在《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Sustainability》《地理科学》《城市问题》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
主讲课程
乡村地理学、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科学项目
2023.1.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长株潭都市圈康养服务适配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22C0702),主持
2019.01-202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汉平原乡村服务中心地网络化发展研究,参与
202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乡要素交互作用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参与
2020.11-2021.07,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项目,大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服务中心地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主持
2018.11-2019.11,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竞争力研究,主持
2014.05-2015.05,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级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武汉城乡结合部景观演化与设计策略研究,主持
学术论文
[1] Chen Siyun, Zhu Chuhai, Ouyang Xiao, et al. Research on th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system of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lience[J]. Sustainability, 2023, 15, 14682.
[2] Luo Jing, Chen Siyun, Sun Xuan, et al. Analysis of city centrality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TOPSIS and population mobility: A case study of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20,30(4):515-534.
[3]朱媛媛,罗源,王优聪等.城乡要素交互作用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演变及机制研究——以河南舞阳县柴庄村为例[J].地理科学,2023,43(5):847-859.
[4]苏昌贵,卢召艳,陈四云.公共体育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均等化研究——以长沙市主城区为例[J].银河yh0076学报,2023,39(4):92-102.
[5] 吴益坤,罗静,罗名海,田玲玲,蒋亮,陈四云.大都市区周边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2,31(1):37-48.
[6] 甘依霖,朱媛媛,陈四云,高喆.后疫情时代武汉市城市文化消费空间解构——以实体书店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6):65-70.
[7] 朱媛媛,周笑琦,陈四云,涂振发.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4(05):874-881+912.
[8] 孙璇,曾菊新,陈四云,杨振,罗静.顾及生态损益的生态补偿支付次序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8,38(5):170-178.
[9] 王敏;陈四云.多学科视野下城乡结合部景观的优化策略[J].城市问题,2015,12: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