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源于1992年设立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科专业,是我校2010年首批升本的四个专业之一。本专业2009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资助建设专业”,2018年被认定为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金融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金融学专业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28人,从金融机构、政府等单位聘请的兼职教授10余人。专任教师中,正教授12人,副教授8人,高级职称占7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博士学位占58%。具有国外学习和访学经历的老师10人。本专业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工程人选1人、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
我校金融学专业立足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面向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跟踪金融人才前沿需求,培养能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金融科技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金融专门人才。

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与我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一是分类培养特色鲜明。在创新金融学本科专业基础上,本专业从2017年开始设立了金融学CFA&FRM方向班(特许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方向班),实现了本科学历教育与国际高端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国内第一个开始四证(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证、金融风险管理师FRM证)融合的人才培养实践。为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对金融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本专业从2019年开始设立了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班,加强具有现代科技素质的金融人才的培养,是我省高校在金融学专业下第一个设立金融科技方向班。2020年我校金融科技专业经教育部审批通过认定为2020年度新增专业,将于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本专业拥有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5门。目前,本专业在校生1400多人,学生规模排名学校第二。

金融学CFA&FRM方向特色实验班签约仪式

湖南湘江新区与财政金融学院联合开办的创业就业学院第一届学生结业
二是协同培养优势明显。与中国银行、北京知链等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对接,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金融学专业拥有较好地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建有金融财税实验中心、,校外与10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建有校企合作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与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银河yh0076系,开展“三基地一中心”,即金融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业务培训基地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与中国银行合作的“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是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学校是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对口招聘的省内3所高校之一(另2所为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是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后备人才培养与储备基地。与湖南湘江新区联合开办了“湖南湘江新区创业就业学院”,建立了在人才培养、科创合作、招聘就业、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全面战略合作。
三是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与国联期货、湖南湘江新区等合作,构建“创新—创业—就业”一体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学科竞赛获奖多。学生获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级9项,省级16项;获“挑战杯”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获奖11项;获“中金所杯”国赛一等奖1项;获“东方财富杯”国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金融投资协会在竞赛中分获“最佳组织奖”和“社团推广奖”。大拇指义工协会连续2年荣获全国百强实践社团。

我校是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在省内对口招聘的三所高校之一

我校参赛团队在第五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8项

财政金融学院举办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高峰论坛
四、毕业生就业率稳定,行业认可度高。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初次就业率在87%以上,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对口就业率在80%左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度高。98%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表现、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毕业生综合评价的优秀率达到70%,称职率30%,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为零,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中国银行、国联期货、华融湘江银行等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为: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工作态度积极认真,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