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正德讲堂”解读《红楼梦》人物道德内涵及其建构方式
供稿人:科研处 责任编辑:李坚  2021-04-06  点击次数:  

4月2日下午,我校在2J03学术报告厅举办第十三期正德讲堂,邀请湖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赵炎秋教授作了主题为“《红楼梦》人物道德内涵及其建构方式”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林铁主持。

592_45e83cc467fe3c9284cca1f8aa9603448099c8fb.jpg

讲座现场 颜薇薇/摄

赵炎秋教授引用马克思的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银河yh0076系的总和”拉开讲座序幕,提出了社会中的道德问题,再围绕《红楼梦》中的人物道德内涵作了详细解析。他指出,《红楼梦》人物道德内涵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从道德的角度看,《红楼梦》人物善恶两种因素是相互交织、有时甚至是正反交互的,呈现出恶恶相对、善善相加、善恶混杂和善恶两面等四种复杂的情况。他以贾府中的情节“仆人对贾府乱象的控诉”“贾赦与贾琏父子之间的冲突”“宝玉的不喜仕途经济”为例分析了《红楼梦》人物道德内涵中道德恶的不同类型。无独有偶,在《红楼梦》人物建构中,善也是多种类型的。赵炎秋教授认为,无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内心是否是真切实意的,他们都遵循了“孝”这个基本原则,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592_e5f7ebfabaf38bae4b9f8422c285d46516b37642.jpg

赵炎秋讲学 陈磊/摄

之后,赵炎秋教授对《红楼梦》中人物道德内涵的建构方式进行了深入阐释,认为其人物道德内涵的建构方式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写出人物道德的复杂多样性;二是道德内涵总是隐含在鲜明的形象之中,让具体的行为、事件显示其道德内涵;三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行描写;四是让人物在伦理选择中形塑自己的形象。

赵炎秋教授以其独有的方式,从人物道德内涵及其建构方式入手,让在场师生对《红楼梦》有了更深的了解。重温经典,以表致敬,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




|
|
|
|

银河yh0076科研处 版权所有

网站访问总量:

©2023 湘ICP备18011312号-1;湘教QS3-2005050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