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3月19日,大学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在823室开展了主题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专题研讨会,就课程体系优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教务处副处长郎琳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研讨会上,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郭茜介绍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历程。大学语文课程由最初单一向度的文学作品鉴赏,发展到如今“传统思想文化-文学作品鉴赏-语言表达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块,大学语文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2019年《大学语文》课程被认定为湖南省在线精品课程,是我校首批获此殊荣的课程之一。从2025年下半年起,《大学语文》课程将正式更名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为学校的文化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探索新的可能。
课程负责人唐孕莲表示,《大学语文》作为学院开出的唯一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如今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以教研室现有班底为基础,打造全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研室同仁有信心把这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好,为学校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新课程将构建“理论阐释-典籍研读-文化体验”新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块,系统融入哲学思想、传统美德、文学艺术审美等文化精髓。
会上教研室老师们就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学生实践活动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拟设置“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诗词美学密码”、“非遗传统艺术”、“中华传统礼俗”、“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等专题。拟采用经典诵读、数字文创、田野调查等多元教学法,拟同步推进课程的线上课程建设,并开展“传统文化周”“传统文化工作坊”等活动,让文化育人从课堂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
郎琳认真听取了老师们的讨论,并指出,此次课程改革是响应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引导、内容创新、师资强化和评价改革,构建“以文化人”的高质量育人体系,为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有力支持。改革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将纳入2025级培养方案,教务处将在教学资源建设、实践基地拓展等方面提供帮助。郎琳充分肯定了本次课程的改革方向,强调要"守文化之根,创时代之新",将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