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6月5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认定5750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09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47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800门,线下课程2076门,社会实践课程307门。我校胡立博士负责建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大学英语(一)》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也是我校此次认定的唯一一门外语类课程。
《大学英语(一)》课程创建于2010年,由外国语学院胡立、杨琼微、秦绪华、钟珊辉和李曦五位教师主讲,并于2020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该课程从2017年9月开始运用UMU平台开始翻转课堂教学探索,随后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建课。课程团队成员致力于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与研究工作。课前让学生完成每个章节的学习任务,课中采取合作小组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课后布置音频、视频等个性化作业。课前利用学习平台“讨论”、“测试”等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平台“选人”、“抢答”等互动功能,注重学生学习参与;课后运用学习通“群聊”、“资料”等功能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
据悉,“大学英语(一)”是面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主要特色为:(一)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语言类课程具备天然的“思政优势”,从时事新闻入手,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二)以学生输出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学术规范的引领。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布置探究式学习任务,布置多样化学习任务,在学习平台进行语音发布、视频展示等。(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学优势,开展过程化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平台的学习行为数据,开展有针对性教学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为教学设计提供“学情参考”,课中根据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答疑。课后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综合性评价。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习平台留下的学习痕迹作为学生过程化学习评价的“学习证据”。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长期重视专业内涵和课程建设,推进“四个回归”,打造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在经费投入、教学管理、课程运行等方面加强保障,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打造了《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外语“金课”。